闷声做芯片,华米科技黄山1号的产业价值和时代启示

2018-09-21 14:01:24 来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

如果不是刻意关注,估计很少人会预见到,向来低调的华米会猛然祭出一颗芯片刷新外界的认知。

当然,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大浪淘沙后,可穿戴行业蜕变,并以新的姿态示人开端。

领头羊 Apple Watch 经过三代进化和摸索,至第四代已经一脚踏进了医疗级设备的门类里,它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令人瞠目。同为可穿戴行业领导者的华米科技,在其上市后的第一场大型发布会上也展现出了相似的演进路径。

9 月 17 日,自有品牌成立三年后的华米科技一下子拿出了 AMAZFIT 智能手表、AMAZFIT 米动健康手环 1S,以及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人工智能芯片“黄山 1 号”。

(公开资料整理: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增长情况)

超前 RISC-V 指令集架构

华米科技 2018 年度发布会的高潮出现在全球可穿戴领域第一颗人工智能芯片“黄山 1 号”出亮相时。尽管早在 2017 年新年内部致辞中黄汪就透露过研发芯片的念头,当他正式宣布芯片流片成功,明年上半年将随自家产品一同问世的时候,着实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惊喜。当前全球的贸易环境下,黄山一号的出现更显珍贵。

众所周知 SiFive 是全球 RISC-V 指令集架构处理器核心 IP 的领先供应商。今年上半年,华米投资了 SiFive,这颗芯片正是基于 RISC-V 指令集架构开发的。除此之外,该芯片还集成了 AON(Always On)模块控制器和神经网络加速模块。

与其它架构相比(如 X86、ARM 等),RISC-V 具有性能高、功耗低、体积小、易于定制和扩展等特点,而且开源、免费,非常适合微小嵌入式系统,是最适合 IoT 时代的处理器架构。即便如此,诞生于 2010 年、由加州伯克利大学包括 Krste Asanovic、David Patterson 等在内的知名教授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学术泰斗参与研发的 RISC-V 依旧是一个超前的架构,押注这项技术需要的不仅仅是对前沿技术的洞察,还需要足够的技术自信。

到此,估计部分人会忽然意识到华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黄汪的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微电子专业背景,以及他作为嵌入式 Linux 技术在中国最早的倡导者和嵌入式系统资深专家的身份。

黄山 1 号让我们看到了 RISC-V 半导体产业的机遇。在新兴的领域,RISC-V 和 ARM 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而 RISC-V 凭着指令集开源等特性很有可能可以击败 ARM,或者至少能够占据可观的市场份额。物联网市场拥有众多细分市场,同时对于功耗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可以针对不同应用灵活修改指令集和芯片架构设计的 RISC-V 有优势,相比之下使用 ARM 往往只能做一个标准化设计,很难实现差异化。

从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处境来看,一个年轻且有技术优势的指令集架构意味着同等的机遇,况且 RISC-V 指令集架构的特质决定着它所面向的是一个庞大、新兴的市场,可穿戴和物联网。以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重镇上海为例,上海政府一直积极扶持集成电路的发展。在上海市经济信息委近日发布的《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开展2018年度第二批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集成电路和电子信息制造领域)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对于基于 RISC-V 指令集架构的处理器芯片的项目有着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支持基于 RISC-V 指令集架构、32 位及以上的处理器芯片的研发及产业化,内核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方向一:面向物联网和工控应用领域,具有优异的性能、功耗、面积等指标,优先支持有明确用户合作协议的项目。项目执行期内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 2000 万元。

方向二:面向智能终端应用领域,主频不低于 1GHz,性能不低于 1.5 DMIPS/MHz,支持双精度浮点运算,支持主流操作系统、多核技术及缓存一致性。项目执行期内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 1000 万元。

对于华米而言,黄山 1 号的问世,让华米作为一家产品和技术驱动型公司的研发实力重新为人所知。

华米的芯片野心,

和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

芯片仅仅是个开始。

大环境对于芯片的渴求往往会有意无意忽略掉其他关键因素。

放在黄山 1 号上,多数人可能首先会被 CPU 核心基于 RISC-V 指令集架构这样一个新鲜的架构所吸引,却往往忽视掉“无需联网,本地直接处理 AI 任务” 背后的技术难度和价值所在。

黄汪把 AI 本地处理称作“AI 前移”。之所以发展芯片在于机器学习(Deep Learning)的突破。机器学习最主要的方法是为数据做标签,数据越多,算法训练才会更精准。

官网上,华米科技是这么介绍自己的:

华米科技是一家在智能穿戴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生物特征识别经验和运动数据驱动的公司,拥有全球用户海量的生物识别和运动数据库。

跟小米一起做手环的几年里,华米科技成了全球最大的可穿戴品牌之一,单是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就已经超过 1000 万台,积累的生物特征数据库是异常庞大的,其中就包括心率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类、整理和洞察,使得用 AI 的方式来预测心率异常甚至心脏病成为可能。

这也是为什么,黄汪会说这颗芯片最核心的价值在于自研的 AI 引擎,Heart ID、ECG Engine、ECG Engine Pro、Arrhythmias,分别对心率、心电、心律失常等进行实时监测与分析,甚至未来无需心电图也可进行监测心脏问题。

除了更高端但略遥远的芯片,9 月 17 日的发布会上华米科技还宣布了 AMAZFIT 米动健康手环 1S。从产品名字不难看出,它主打的是健康领域。该手环首次采用华米科技自研的 PPG 传感器,精度提高至 98%,但功耗更低,其中还集成了人工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心率信号进行实时分析。两者搭配,AMAZFIT 米动健康手环 1S 能够 24 小时实时监测包括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等在内的心律失常(Arrhythmia),并提前预警。和 Apple Watch Series 4 通过 FDA 备案所带来的冲击类似,可穿戴设备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切实可行、直击用户的功能点。

此时,我们所见的并不仅仅是那个研发生产小米手环和 Amazfit 智能手表的可穿戴品牌,它对技术的执着和投入,所指向的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行业,它如今的风生水起绝不仅仅是因为搭上了东风。

顺势而为可以构筑一个还不错的起点,而能否始终迎风高翔还要看有没有相匹配的技术实力。

因为技术和研发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话题。

责任编辑:Sophie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