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多家国内传感器公司,共论“竞争、内卷、出海、创新”之道
2024-09-19
16:44:21
来源: 互联网
点击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传感器作为感知层的核心器件,作为连接现实世界和电路信号的桥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048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2473.4亿美元,2030年达4228.6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9.35%,市场潜力巨大。
但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高端传感器领域被海外龙头长期占据,国内厂商话语权相对较小,当前仍处于国产化率快速提升阶段。在国产化浪潮趋势下,国内相关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SENSOR CHINA 2024在上海隆重召开,作为深耕传感行业多年的国际性、高规格、专业化传感产业链展示交流平台,SENSOR CHINA集聚国内外顶尖的传感技术专家、研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传感器创新产业链,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传感技术的前沿趋势、创新应用、产业升级路径以及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助力全球传感从业者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推动传感产业的持续繁荣。
展会期间,上海乎美智能、苏州亿波达、纳芯微电子、杭州晶华微电子和珠海矽敏科技等多家传感器厂商接受了半导体行业观察等媒体的采访,进一步了解了传感器行业当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国产传感器厂商的挑战与机遇。
上海乎美智能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传感器研发和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传感器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务、环保、工业物联网以及交通等领域。
上海乎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姚伟表示,公司团队源于在汽车传感器技术研发及产品化背景深厚,使用汽车行业成熟的技术储备、研发体系经验和制造能力,跨界用于水务或高速等工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的关键智能传感器。
上海乎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姚伟
Endress+Hauser(恩德斯豪斯)传感器及零部件/中国区域经理李建与姚伟一同参加了本次采访。他表示,认可乎美智能基于Endress+Hauser产品,沿用汽车行业“design house”模式在多个行业积极探索。乎美智能基于Endress+Hauser的核心雷达和传感器组件,进一步做底层开发、应用算法优化,包括充分满足国内客户数据安全和本土化设计服务水务、市政、燃气等行业,更好的满足客户对产品符合长期可靠、创新定制的国内环境需求。
Endress+Hauser传感器及零部件/中国区域经理李建
其中,乎美智能自研的分体式、一体式排水用毫米波雷达已经批量给部分客户污水泵站装配使用,目前反馈良好,合作模式得到了Endress+Hauser原厂的认可。目前正在洽谈Endress+Hauser无线雷达的合作研发与海内外推广。
Endress+Hauser 80GHz雷达传感器
据介绍,在水务基础设施领域,上海乎美智能采用Endress+Hauser的80GHz毫米波雷达组件,进行本土的二次开发(水纹数据处理、算法)后,在保证产品性能和信息安全的同时,相比原装进口,可以将雷达使用成本较高幅度的降低,同时集成了适合中国场景应用要求的创新功能,领先优势明显。
对于双方的合作,可以理解为,乎美智能是Endress+Hauser公司在中国本地化的合作尝试。。“我们不仅是Endress+Hauser的方案商,也是他的渠道商之一。”姚伟补充道。
在帮助Endress+Hauser进行国内方案部署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乎美智能借助合作出海的契机。通过双方合作,率先在国内实现相应场景的落地和应用,凭借国内复杂和竞争激烈的行业案例,推开向全球其它地区拓展的大门。
综合来看,乎美智能聚焦水务、汽车等方向,提供多款智能传感器及设备监测维护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乎美的多款产品已进入量产。
未来,乎美智能可继续扩展应用至空压机、化工设备等领域,后续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与同济大学、上海质检院、元发智慧水务研究院等合作多项前沿课题,确保技术持续领先,同时有实际可商业化的应用场景。
据苏州亿波达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唐湖海介绍道,苏州亿波达是一家专注于MEMS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系统集成的创新企业。
苏州亿波达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唐湖海
公司核心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驾驶、低空经济、机器人、工业物联网等领域,感知被测物体的姿态、速度、位置信息,其主要产品分为:基于MEMS原理的加速度计、陀螺仪、惯性量测单元(IMU)。
同时,公司基于IMU和GNSS定位模块推出高精度组合导航定位系统(P-Box),主要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以及各种无人设备的自动驾驶定位领域。
唐湖海强调,“高精度MEMS惯性传感器件存在较高技术壁垒,从产品设计、到制造技术以及工艺稳定性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公司经过长时间磨合和迭代提升,已成功攻克这些技术难题,自研了高精度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芯片,且能实现较高的良率和产品稳定性。”
同时,公司的竞争优势还体现在高精度、智能化的传感器产品,定制化解决方案,以及广泛的生态合作。
此外,公司还有基于MEMS技术的高性能高稳/高温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车载及工业领域。
据介绍,针对当前火热的汽车市场,公司MEMS传感器拥有诸多应用场景,包括:
展望未来,唐湖海表示,汽车行业的未来增长点包括新能源汽车普及、智能网联技术融合、个性化与定制化趋势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以及国际化布局加强。对此,亿波达将持续布局,加大汽车行业传感器领域的深耕技术研发,推广个性化定制服务,注重高精度化,高集成化、小体积化等,并拓展海外市场。
纳芯微:传感器出货量逆势增长,原因何在?
纳芯微电子是国内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的领先企业。自2013年成立以来,纳芯微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泛能源(包括光伏、工业控制、电源系统等)和汽车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电子传感器产品线总监赵佳
针对传感器领域,纳芯微电子传感器产品线总监赵佳介绍,在本次Sensor China展会上,纳芯微带来了许多市场表现优异的产品,例如在磁传感器方面,展出了高带宽的集成电流路径的电流传感器NSM211x,以及全新磁开关系列(NSM101x系列,NSM105x系列,NSM107x系列),包括可编程的车规开关、超低功耗TMR开关以及工业上常用的高性价比开关。
此外,纳芯微还在展会上推出了压力传感器新品,包括在耐腐蚀环境应用中表现出色的NSPAS5N系列绝压传感器,以及在燃油蒸汽应用中极具竞争力的NSPGL1系列车规级集成式压差传感器。
NSPAS5N系列绝压传感器具备亚毫秒级快速响应和耐腐蚀设计,特别适用于EGR-TMAP等进气歧管压力检测。该系列通过高精度校准和补偿,将10kPa至400kPa的压力信号转换为自定义输出,凭借高精度、低功耗和多种输出方式,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助力提升汽车的动力、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NSPAS5N系列绝压传感器
NSPGL1系列压差传感器凭借高精度、宽温区和耐油气等优势,完全满足国六标准对燃油蒸汽压力和曲轴箱通风泄漏检测等应用环境的严苛要求。该系列采用车规级信号调理芯片,能将0~±5kPa、±35kPa和±100kPa的压力信号转换为定制化输出(0~5V),其陶瓷基板封装确保了在复杂油气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汽车燃油系统、真空助力系统等领域的理想选择。
NSPGL1系列压差传感器
据介绍,纳芯微的磁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上车的速度非常快,涵盖动力总成、车身、热管理、智能座舱等。
据纳芯微财报披露,2024上半年公司营收达到8.49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汽车电子占比33.51%;泛能源占比52.75%;消费电子占比13.74%。其中,纳芯微的汽车电子业务增长迅速,自2022年纳芯微汽车芯片出货量突破1亿颗开始,公司的汽车芯片出货逐年递增,2023年达到1.64亿颗,而仅仅2024年上半年,纳芯微汽车芯片的出货量已超过1.33亿颗。近两年半里累积的汽车芯片出货量约4亿颗,在国内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
众所周知,当前包括汽车终端市场在内的诸多行业需求相对较低,相关半导体供应商营收出现反复波动。而纳芯微则持续高光表现,多年来营业额实现快速增长。对此,赵佳表示,纳芯微营业额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市场机会点的出现,在产品力表现上,纳芯微和国际大厂已经基本没有差距,且拥有更快速的相应,所以在市场导入方面抢占了一些先机;二是纳芯微长期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深耕。我们在正确的时间点发布了正确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且并未在价格战的低端市场卷,所以营收表现和出货量表现良好。
增长背后的核心动力还在于,芯片国产化的大趋势,以及国产半导体公司自身在产品和技术上的快速进步。纳芯微的产品力已经具备一定优势,同时我们还能提供更加本地化、高效的服务和快速的响应,这使得纳芯微在新的市场机会面前能够迅速行动,抢占先机。
聚焦到传感器领域,纳芯微传感器近年来最大的增长点在哪里?哪些产品增长最快?
赵佳向媒体表示,纳芯微传感器近年来最大的增长点主要体现在汽车电子领域。近年来,汽车行业上下游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尽管挑战重重,纳芯微仍凭借其出色的产品表现和客户服务实现了出货量的增长。该增长既体现在纳芯微的产品品类的全面性上,如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也体现在对汽车不同系统的高度覆盖上,如动力总成、车身、热管理以及智能座舱等,可以说这一增长是全面而显著的。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纳芯微出货量取得增长的关键,在于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首先,秉持公司“可靠 可信赖”的质量方针,纳芯微构建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了产品质量的可靠和稳定,让我们能在高壁垒的市场与行业主流方案竞争中能脱颖而出;其次,我们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是立足长远、持之以恒的。2023年度的研发投入总额达到5.2亿元,占营业额的近40%。对研发的高度重视让纳芯微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这种厚积薄发的态势使我们在市场中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展望传感器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赵佳认为,“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传感器有不同的需求。整体来讲,纳芯微本着务实的做法,结合客户具体的需求、以及市场趋势做综合判断。”
举例来说,当前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非常迅猛,客户对相关系统中传感器的需求是非常强劲的,因此我们围绕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域控制系统、车身电子以及智能座舱等应用中的传感器也做了大量资源投入。此外,纳芯微也正积极地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Tier 1合作,开发定制化产品,以满足当前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赛道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近年来大热的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AI传感等领域,纳芯微也看到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人形机器人需要能够感知周围环境、自身状态并进行复杂交互,因此对高精度、多模态传感器需求迫切;无人机在低空飞行时需要高精度定位,以保证飞行安全和任务执行,这也将进一步提高对传感器的需求,以实现更智能化的感知和分析。这些都将促进传感器向高精度、智能化、小型化和多样化发展。
整体来看,在其中一些应用场景和产品品类中,纳芯微已经能够提供很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外,纳芯微也希望通过并购行业优质标的,更快速地将传感器的品类补齐,提升公司竞争力。
尤其是面对行业激烈的竞争,除了持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纳芯微也在不断构建核心能力,提升公司整体的综合竞争力,比如持续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成本控制能力、建设人才梯队、打造平台化的技术IP等。半导体和传感器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深度耕耘的行业,纳芯微以范能源和汽车为核心赛道设定公司战略规划,致力于在全球电子半导体领域长足发展。
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研发与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医疗健康SoC芯片、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压力测量、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
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及技术积累,晶华微电子在创新产品的研发上形成了显著优势。基于高精度ADC的信号处理SoC解决方案,公司在红外测温、智能健康衡器以及数字万用表领域占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在工控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工控HART通讯控制器芯片及4~20mA电流DAC芯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实现国内突破。
在本次展会,杭州晶华微电子带来两款重点产品,一个是压力、温度变送器产品SD25F101和SD25F201系列,该产品集成度较高,包含传感器的电压、电流激励源,然后把数据采集过来,在里面可以做补偿、校准、处理,然后实现变送功能,可以帮助客户大幅节约成本和PCB面积;另一个是针对BMS的SDM9110/9117系列AFE产品,用于锂电池的管理,涵盖电压、电流、充电、温度、控制等,既可以单独用,也可以配套MCU用,在市场同类产品基础上,优化与改进多项功能,为锂电池管理领域带来新的突破。目前主要用在两轮车、储能、清洁机器人等领域。
针对工业领域传感器的研发难题,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李建博士表示,工控是国产率较低的领域。因为工业控制领域对产品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防静电、抗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等要求都非常高。
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李建博士
对此,晶华微电子积累了很多经验,例如在2008年就推出了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是国内该领域的主要芯片供应厂家,同时根据客户的反馈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可以直接替代国际大厂的对应产品。
以SD25F201新产品为例,李建博士强调,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在于集成度高,集成了模拟前端和MCU,灵活度也高,拥有特色差异化优势,MCU集成了大容量Flash,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开发更复杂的产品。同时,还拥有模拟通信和高精度电流源,高精度DAC,整合集成进去,深受市场和客户欢迎。
针对传感器当前行业现状,李建博士认为,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相较于前几年的上行发展,目前传感器市场多是处在平稳周期,此外中低端产品的同质化内卷问题也比较严重。
在此现状下,李建博士表示,晶华微电子公司凭借在行业的长期耕耘和知名度,拥有先发优势。尤其是在工控领域,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方面都相对谨慎,会优先选择在行业中有技术实力储备和经验积累的公司,这也是晶华微电子的关键优势所在。
中国市场是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与此同时,晶华微电子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夯实本土优势的同时,晶华微电子致力于立足中国、迈向世界。
展望未来,晶华微将持续专注于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研发与应用,在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基础上通过自身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高性能模拟信号链芯片行业的正向发展、良性竞争。
同时,公司要紧紧把握住工业控制、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带来的发展机会,自主创新研发出顺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产品,扩大产品系列,不断为市场提供更为丰富的芯片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保持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力和领先的市场地位。
珠海矽敏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智能传感器芯片研发和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首次亮相SENSOR CHINA。矽敏科技携“数字温度传感器、多通道温度采集芯片组、温湿度传感器芯片、温度链和海洋环境温度监测设备”和创新应用解决方案全新亮相。
据珠海矽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琦介绍,矽敏科技成立于2019年底,而之所以选择智能温度传感器作为市场切入,内因源于公司拥有这个领域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外因来自于,集成电路方式温度传感器领域尚未出现绝对领导者,这意味着矽敏科技将能够触及更多的市场机会,期望完全自研的矽敏芯片能够满足更多国内市场客户的中高端需求。
珠海矽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琦
据了解,矽敏科技主要关注的领域是低功耗的智能环境传感器,旨在把高精度环境监测敏感软件元件和高性能CMOS原理接口电路,集成到一个微型传感器芯片内。
矽敏公司凭借其创新的专利技术,成功打造出一款超高分辨能力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其卓越的自身噪声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0.001℃。
贾琦表示,这一突破性成就,让温度变化的分辨能力跃升至千分级别,即便是最细微的温度波动,也能被精准捕捉并转化为可靠数据。另一方面,温度传感器的绝对精度往往需要用户或者原厂通过复杂昂贵的标定过程进行保证,而矽敏依托优异的设计能力,达到了晶圆级单点标定即可实现最终产品0.1℃绝对精度的效果,帮助客户节省了大量成本。
对于追求高精度温度控制或监测的行业,如精密仪器制造、高端医疗设备、以及严苛环境下的半导体生产工艺等,这款传感器无疑是理想之选。它不仅提升了测量的精确度与可靠性,还预示着在精密测量领域,该传感器可以作为传统PT100方案的有力竞争者,为各类精密应用场景带来更加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同时,矽敏自研的16位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XMT系列,在-10℃~40℃的温度范围内,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0.1℃高精度测量能力,即便是在-55℃~125℃的极端环境,其全量程测温精度仍能稳定±0.3℃,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矽敏科技自主研发的多通道温度监测系统芯片组由感温芯片XMT-CG与多路信号采集芯片XMD-BG组成,是一款高性能的多通道温度测量监控解决方案。支持16个通道温度数据的同时采集,在-40℃至125℃的测量量程范围内,测温精度可达到±0.45℃。
专为应对复杂系统内的分布式多点测温挑战而生,特别是在对温度监测速度与精度要求严苛的充电电池管理等领域,矽敏科技的此套方案展现出强大优势,有效替代了传统的热敏电阻多点测量方式。不仅如此,XMT-CG温感芯片还可以采用标准化线束封装,可以进一步简化安装流程,提升使用便捷性,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高效与便捷体验。
此外,为解决在时间纵深和空间分布上对海洋温度环境进行大规模立体组网监测的问题, 矽敏科技自主设计搭建了包括XLT系列海洋温度数传仪、XPT系列海洋温度监测探头以及配套使用的云上实时温度数据监控平台三个组成部分在内的海洋环境实时监控系统。
支持在高盐度高腐蚀性工作环境下长时间低功耗高精度的组网温度测量,最高数据采样频率可以达到5Hz。矽敏科技的高性能数字温度探头在经过定制的实验室温度标定后,最高测温绝对精度可达到±0.05℃。目前已与中山大学科研团队达成深度合作,为测温精度有着严格要求的海洋气候研究领域提供了精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综合来看,矽敏科技展示了其在温度传感器领域的顶尖成果,更为物联网、精密制造、海洋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立足本土之余,向外出海也是矽敏科技考虑的方向。贾琦表示,海外市场的特点是对于品质要求比较高,我们的想法是先用国内市场把量做起来,比如说某一个型号出货几百万、几千万颗之后,我们跟国外客户交流的时候在可靠性、品质方面的数据等才会比较有说服力。长期来看,走出去是必须要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贾琦认为:
1)面对国际大厂竞争,如果拆开来看,大厂的产品线有主次之分,以TI等模拟大厂为例,温度传感器业务相对边缘。因此,矽敏科技在局部赛道存在切入的契机和机会。
2)面对本土内卷,没有什么死角,都卷的很厉害。但这可能也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原因,需要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随着全球对高精度、低功耗传感器需求的日益增长,矽敏科技正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创新精神和独特的竞争优势,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中国温度传感器领域的新锐领军品牌。
写在最后
未来,传感器将朝着更加微型化、智能化、灵活化、节能化等方向迈进。随着传感器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完善,为传感器行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传感器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国产传感器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国产厂商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同时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国产化浪潮驱动下,构筑国内传感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向未来,SENSOR CHINA也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积极探索更多符合当下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活动,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持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共同推动智能传感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增长,助力全球传感从业者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推动传感产业的持续繁荣。
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048亿美元,预计2024年增长至2473.4亿美元,2030年达4228.6亿美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9.35%,市场潜力巨大。
但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高端传感器领域被海外龙头长期占据,国内厂商话语权相对较小,当前仍处于国产化率快速提升阶段。在国产化浪潮趋势下,国内相关企业正迎来黄金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SENSOR CHINA 2024在上海隆重召开,作为深耕传感行业多年的国际性、高规格、专业化传感产业链展示交流平台,SENSOR CHINA集聚国内外顶尖的传感技术专家、研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传感器创新产业链,共同探讨新形势下传感技术的前沿趋势、创新应用、产业升级路径以及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助力全球传感从业者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推动传感产业的持续繁荣。
展会期间,上海乎美智能、苏州亿波达、纳芯微电子、杭州晶华微电子和珠海矽敏科技等多家传感器厂商接受了半导体行业观察等媒体的采访,进一步了解了传感器行业当前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国产传感器厂商的挑战与机遇。
- 上海乎美智能:从汽车电子跨向工业传感器
上海乎美智能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传感器研发和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科技公司,业务范围涵盖传感器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应用,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务、环保、工业物联网以及交通等领域。
上海乎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姚伟表示,公司团队源于在汽车传感器技术研发及产品化背景深厚,使用汽车行业成熟的技术储备、研发体系经验和制造能力,跨界用于水务或高速等工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的关键智能传感器。
上海乎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姚伟
Endress+Hauser(恩德斯豪斯)传感器及零部件/中国区域经理李建与姚伟一同参加了本次采访。他表示,认可乎美智能基于Endress+Hauser产品,沿用汽车行业“design house”模式在多个行业积极探索。乎美智能基于Endress+Hauser的核心雷达和传感器组件,进一步做底层开发、应用算法优化,包括充分满足国内客户数据安全和本土化设计服务水务、市政、燃气等行业,更好的满足客户对产品符合长期可靠、创新定制的国内环境需求。
Endress+Hauser传感器及零部件/中国区域经理李建
其中,乎美智能自研的分体式、一体式排水用毫米波雷达已经批量给部分客户污水泵站装配使用,目前反馈良好,合作模式得到了Endress+Hauser原厂的认可。目前正在洽谈Endress+Hauser无线雷达的合作研发与海内外推广。
Endress+Hauser 80GHz雷达传感器
据介绍,在水务基础设施领域,上海乎美智能采用Endress+Hauser的80GHz毫米波雷达组件,进行本土的二次开发(水纹数据处理、算法)后,在保证产品性能和信息安全的同时,相比原装进口,可以将雷达使用成本较高幅度的降低,同时集成了适合中国场景应用要求的创新功能,领先优势明显。
对于双方的合作,可以理解为,乎美智能是Endress+Hauser公司在中国本地化的合作尝试。。“我们不仅是Endress+Hauser的方案商,也是他的渠道商之一。”姚伟补充道。
在帮助Endress+Hauser进行国内方案部署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乎美智能借助合作出海的契机。通过双方合作,率先在国内实现相应场景的落地和应用,凭借国内复杂和竞争激烈的行业案例,推开向全球其它地区拓展的大门。
综合来看,乎美智能聚焦水务、汽车等方向,提供多款智能传感器及设备监测维护的系统解决方案,目前乎美的多款产品已进入量产。
未来,乎美智能可继续扩展应用至空压机、化工设备等领域,后续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与同济大学、上海质检院、元发智慧水务研究院等合作多项前沿课题,确保技术持续领先,同时有实际可商业化的应用场景。
- 苏州亿波达:国产传感器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据苏州亿波达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唐湖海介绍道,苏州亿波达是一家专注于MEMS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系统集成的创新企业。
苏州亿波达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唐湖海
公司核心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驾驶、低空经济、机器人、工业物联网等领域,感知被测物体的姿态、速度、位置信息,其主要产品分为:基于MEMS原理的加速度计、陀螺仪、惯性量测单元(IMU)。
同时,公司基于IMU和GNSS定位模块推出高精度组合导航定位系统(P-Box),主要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以及各种无人设备的自动驾驶定位领域。
唐湖海强调,“高精度MEMS惯性传感器件存在较高技术壁垒,从产品设计、到制造技术以及工艺稳定性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公司经过长时间磨合和迭代提升,已成功攻克这些技术难题,自研了高精度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芯片,且能实现较高的良率和产品稳定性。”
同时,公司的竞争优势还体现在高精度、智能化的传感器产品,定制化解决方案,以及广泛的生态合作。
此外,公司还有基于MEMS技术的高性能高稳/高温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车载及工业领域。
据介绍,针对当前火热的汽车市场,公司MEMS传感器拥有诸多应用场景,包括:
- 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系统:通过利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惯性器件,实时测量车辆的加速度和角速度,从而推算出车辆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
- 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利用MEMS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来测量车辆的偏航角和横向加速度,与行驶速度和车轮倾斜角等数据结合,调整车辆转向以防止侧滑。
- 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MEMS加速度传感器监测车轮的加/减速度,确保车轮在制动过程中不会抱死。
- 发动机系统:如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囊压力、燃油压力、发动机机油压力、进气管道压力及轮胎压力等。
展望未来,唐湖海表示,汽车行业的未来增长点包括新能源汽车普及、智能网联技术融合、个性化与定制化趋势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以及国际化布局加强。对此,亿波达将持续布局,加大汽车行业传感器领域的深耕技术研发,推广个性化定制服务,注重高精度化,高集成化、小体积化等,并拓展海外市场。
纳芯微:传感器出货量逆势增长,原因何在?
纳芯微电子是国内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的领先企业。自2013年成立以来,纳芯微聚焦传感器、信号链、电源管理三大方向,为泛能源(包括光伏、工业控制、电源系统等)和汽车等领域提供丰富的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
纳芯微电子传感器产品线总监赵佳
针对传感器领域,纳芯微电子传感器产品线总监赵佳介绍,在本次Sensor China展会上,纳芯微带来了许多市场表现优异的产品,例如在磁传感器方面,展出了高带宽的集成电流路径的电流传感器NSM211x,以及全新磁开关系列(NSM101x系列,NSM105x系列,NSM107x系列),包括可编程的车规开关、超低功耗TMR开关以及工业上常用的高性价比开关。
此外,纳芯微还在展会上推出了压力传感器新品,包括在耐腐蚀环境应用中表现出色的NSPAS5N系列绝压传感器,以及在燃油蒸汽应用中极具竞争力的NSPGL1系列车规级集成式压差传感器。
NSPAS5N系列绝压传感器具备亚毫秒级快速响应和耐腐蚀设计,特别适用于EGR-TMAP等进气歧管压力检测。该系列通过高精度校准和补偿,将10kPa至400kPa的压力信号转换为自定义输出,凭借高精度、低功耗和多种输出方式,满足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助力提升汽车的动力、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
NSPAS5N系列绝压传感器
NSPGL1系列压差传感器凭借高精度、宽温区和耐油气等优势,完全满足国六标准对燃油蒸汽压力和曲轴箱通风泄漏检测等应用环境的严苛要求。该系列采用车规级信号调理芯片,能将0~±5kPa、±35kPa和±100kPa的压力信号转换为定制化输出(0~5V),其陶瓷基板封装确保了在复杂油气环境中的稳定性,是汽车燃油系统、真空助力系统等领域的理想选择。
NSPGL1系列压差传感器
据介绍,纳芯微的磁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上车的速度非常快,涵盖动力总成、车身、热管理、智能座舱等。
据纳芯微财报披露,2024上半年公司营收达到8.49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汽车电子占比33.51%;泛能源占比52.75%;消费电子占比13.74%。其中,纳芯微的汽车电子业务增长迅速,自2022年纳芯微汽车芯片出货量突破1亿颗开始,公司的汽车芯片出货逐年递增,2023年达到1.64亿颗,而仅仅2024年上半年,纳芯微汽车芯片的出货量已超过1.33亿颗。近两年半里累积的汽车芯片出货量约4亿颗,在国内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
众所周知,当前包括汽车终端市场在内的诸多行业需求相对较低,相关半导体供应商营收出现反复波动。而纳芯微则持续高光表现,多年来营业额实现快速增长。对此,赵佳表示,纳芯微营业额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是市场机会点的出现,在产品力表现上,纳芯微和国际大厂已经基本没有差距,且拥有更快速的相应,所以在市场导入方面抢占了一些先机;二是纳芯微长期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深耕。我们在正确的时间点发布了正确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且并未在价格战的低端市场卷,所以营收表现和出货量表现良好。
增长背后的核心动力还在于,芯片国产化的大趋势,以及国产半导体公司自身在产品和技术上的快速进步。纳芯微的产品力已经具备一定优势,同时我们还能提供更加本地化、高效的服务和快速的响应,这使得纳芯微在新的市场机会面前能够迅速行动,抢占先机。
聚焦到传感器领域,纳芯微传感器近年来最大的增长点在哪里?哪些产品增长最快?
赵佳向媒体表示,纳芯微传感器近年来最大的增长点主要体现在汽车电子领域。近年来,汽车行业上下游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尽管挑战重重,纳芯微仍凭借其出色的产品表现和客户服务实现了出货量的增长。该增长既体现在纳芯微的产品品类的全面性上,如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也体现在对汽车不同系统的高度覆盖上,如动力总成、车身、热管理以及智能座舱等,可以说这一增长是全面而显著的。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纳芯微出货量取得增长的关键,在于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首先,秉持公司“可靠 可信赖”的质量方针,纳芯微构建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了产品质量的可靠和稳定,让我们能在高壁垒的市场与行业主流方案竞争中能脱颖而出;其次,我们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是立足长远、持之以恒的。2023年度的研发投入总额达到5.2亿元,占营业额的近40%。对研发的高度重视让纳芯微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这种厚积薄发的态势使我们在市场中能够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展望传感器应用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赵佳认为,“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传感器有不同的需求。整体来讲,纳芯微本着务实的做法,结合客户具体的需求、以及市场趋势做综合判断。”
举例来说,当前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的发展非常迅猛,客户对相关系统中传感器的需求是非常强劲的,因此我们围绕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域控制系统、车身电子以及智能座舱等应用中的传感器也做了大量资源投入。此外,纳芯微也正积极地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Tier 1合作,开发定制化产品,以满足当前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赛道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近年来大热的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AI传感等领域,纳芯微也看到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人形机器人需要能够感知周围环境、自身状态并进行复杂交互,因此对高精度、多模态传感器需求迫切;无人机在低空飞行时需要高精度定位,以保证飞行安全和任务执行,这也将进一步提高对传感器的需求,以实现更智能化的感知和分析。这些都将促进传感器向高精度、智能化、小型化和多样化发展。
整体来看,在其中一些应用场景和产品品类中,纳芯微已经能够提供很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另外,纳芯微也希望通过并购行业优质标的,更快速地将传感器的品类补齐,提升公司竞争力。
尤其是面对行业激烈的竞争,除了持续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纳芯微也在不断构建核心能力,提升公司整体的综合竞争力,比如持续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成本控制能力、建设人才梯队、打造平台化的技术IP等。半导体和传感器行业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深度耕耘的行业,纳芯微以范能源和汽车为核心赛道设定公司战略规划,致力于在全球电子半导体领域长足发展。
- 杭州晶华微电子:以先发优势,深耕工控市场
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研发与销售,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医疗健康SoC芯片、工业控制及仪表芯片、智能感知SoC芯片等,广泛应用于医疗健康、压力测量、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智能家居等众多领域。
经过多年的自主研发及技术积累,晶华微电子在创新产品的研发上形成了显著优势。基于高精度ADC的信号处理SoC解决方案,公司在红外测温、智能健康衡器以及数字万用表领域占有较高的市场地位。在工控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工控HART通讯控制器芯片及4~20mA电流DAC芯片,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实现国内突破。
在本次展会,杭州晶华微电子带来两款重点产品,一个是压力、温度变送器产品SD25F101和SD25F201系列,该产品集成度较高,包含传感器的电压、电流激励源,然后把数据采集过来,在里面可以做补偿、校准、处理,然后实现变送功能,可以帮助客户大幅节约成本和PCB面积;另一个是针对BMS的SDM9110/9117系列AFE产品,用于锂电池的管理,涵盖电压、电流、充电、温度、控制等,既可以单独用,也可以配套MCU用,在市场同类产品基础上,优化与改进多项功能,为锂电池管理领域带来新的突破。目前主要用在两轮车、储能、清洁机器人等领域。
针对工业领域传感器的研发难题,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李建博士表示,工控是国产率较低的领域。因为工业控制领域对产品可靠性、一致性、稳定性、防静电、抗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等要求都非常高。
杭州晶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李建博士
对此,晶华微电子积累了很多经验,例如在2008年就推出了HART调制解调器芯片,是国内该领域的主要芯片供应厂家,同时根据客户的反馈也在不断迭代升级,可以直接替代国际大厂的对应产品。
以SD25F201新产品为例,李建博士强调,该产品的技术优势在于集成度高,集成了模拟前端和MCU,灵活度也高,拥有特色差异化优势,MCU集成了大容量Flash,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开发更复杂的产品。同时,还拥有模拟通信和高精度电流源,高精度DAC,整合集成进去,深受市场和客户欢迎。
针对传感器当前行业现状,李建博士认为,受宏观大环境的影响,相较于前几年的上行发展,目前传感器市场多是处在平稳周期,此外中低端产品的同质化内卷问题也比较严重。
在此现状下,李建博士表示,晶华微电子公司凭借在行业的长期耕耘和知名度,拥有先发优势。尤其是在工控领域,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方面都相对谨慎,会优先选择在行业中有技术实力储备和经验积累的公司,这也是晶华微电子的关键优势所在。
中国市场是公司主要的营收来源,与此同时,晶华微电子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夯实本土优势的同时,晶华微电子致力于立足中国、迈向世界。
展望未来,晶华微将持续专注于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集成电路的研发与应用,在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基础上通过自身研究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高性能模拟信号链芯片行业的正向发展、良性竞争。
同时,公司要紧紧把握住工业控制、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带来的发展机会,自主创新研发出顺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产品,扩大产品系列,不断为市场提供更为丰富的芯片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保持在集成电路设计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力和领先的市场地位。
- 珠海矽敏科技:引领数字温度传感器行业革新
珠海矽敏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智能传感器芯片研发和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首次亮相SENSOR CHINA。矽敏科技携“数字温度传感器、多通道温度采集芯片组、温湿度传感器芯片、温度链和海洋环境温度监测设备”和创新应用解决方案全新亮相。
据珠海矽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琦介绍,矽敏科技成立于2019年底,而之所以选择智能温度传感器作为市场切入,内因源于公司拥有这个领域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外因来自于,集成电路方式温度传感器领域尚未出现绝对领导者,这意味着矽敏科技将能够触及更多的市场机会,期望完全自研的矽敏芯片能够满足更多国内市场客户的中高端需求。
珠海矽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贾琦
据了解,矽敏科技主要关注的领域是低功耗的智能环境传感器,旨在把高精度环境监测敏感软件元件和高性能CMOS原理接口电路,集成到一个微型传感器芯片内。
矽敏公司凭借其创新的专利技术,成功打造出一款超高分辨能力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其卓越的自身噪声控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0.001℃。
贾琦表示,这一突破性成就,让温度变化的分辨能力跃升至千分级别,即便是最细微的温度波动,也能被精准捕捉并转化为可靠数据。另一方面,温度传感器的绝对精度往往需要用户或者原厂通过复杂昂贵的标定过程进行保证,而矽敏依托优异的设计能力,达到了晶圆级单点标定即可实现最终产品0.1℃绝对精度的效果,帮助客户节省了大量成本。
对于追求高精度温度控制或监测的行业,如精密仪器制造、高端医疗设备、以及严苛环境下的半导体生产工艺等,这款传感器无疑是理想之选。它不仅提升了测量的精确度与可靠性,还预示着在精密测量领域,该传感器可以作为传统PT100方案的有力竞争者,为各类精密应用场景带来更加高效、精准的解决方案。
同时,矽敏自研的16位数字温度传感器芯片XMT系列,在-10℃~40℃的温度范围内,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0.1℃高精度测量能力,即便是在-55℃~125℃的极端环境,其全量程测温精度仍能稳定±0.3℃,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矽敏科技自主研发的多通道温度监测系统芯片组由感温芯片XMT-CG与多路信号采集芯片XMD-BG组成,是一款高性能的多通道温度测量监控解决方案。支持16个通道温度数据的同时采集,在-40℃至125℃的测量量程范围内,测温精度可达到±0.45℃。
专为应对复杂系统内的分布式多点测温挑战而生,特别是在对温度监测速度与精度要求严苛的充电电池管理等领域,矽敏科技的此套方案展现出强大优势,有效替代了传统的热敏电阻多点测量方式。不仅如此,XMT-CG温感芯片还可以采用标准化线束封装,可以进一步简化安装流程,提升使用便捷性,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高效与便捷体验。
此外,为解决在时间纵深和空间分布上对海洋温度环境进行大规模立体组网监测的问题, 矽敏科技自主设计搭建了包括XLT系列海洋温度数传仪、XPT系列海洋温度监测探头以及配套使用的云上实时温度数据监控平台三个组成部分在内的海洋环境实时监控系统。
支持在高盐度高腐蚀性工作环境下长时间低功耗高精度的组网温度测量,最高数据采样频率可以达到5Hz。矽敏科技的高性能数字温度探头在经过定制的实验室温度标定后,最高测温绝对精度可达到±0.05℃。目前已与中山大学科研团队达成深度合作,为测温精度有着严格要求的海洋气候研究领域提供了精确有效的数据支持。
综合来看,矽敏科技展示了其在温度传感器领域的顶尖成果,更为物联网、精密制造、海洋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立足本土之余,向外出海也是矽敏科技考虑的方向。贾琦表示,海外市场的特点是对于品质要求比较高,我们的想法是先用国内市场把量做起来,比如说某一个型号出货几百万、几千万颗之后,我们跟国外客户交流的时候在可靠性、品质方面的数据等才会比较有说服力。长期来看,走出去是必须要做的。
在这个过程中,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压力,贾琦认为:
1)面对国际大厂竞争,如果拆开来看,大厂的产品线有主次之分,以TI等模拟大厂为例,温度传感器业务相对边缘。因此,矽敏科技在局部赛道存在切入的契机和机会。
2)面对本土内卷,没有什么死角,都卷的很厉害。但这可能也是一个发展阶段的原因,需要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随着全球对高精度、低功耗传感器需求的日益增长,矽敏科技正以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创新精神和独特的竞争优势,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中国温度传感器领域的新锐领军品牌。
写在最后
未来,传感器将朝着更加微型化、智能化、灵活化、节能化等方向迈进。随着传感器行业的不断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完善,为传感器行业提供了更加稳定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传感器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国产传感器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国产厂商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品创新,同时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在国产化浪潮驱动下,构筑国内传感器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向未来,SENSOR CHINA也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精神,积极探索更多符合当下产业发展需求的创新活动,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持续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共同推动智能传感产业迈向更高水平,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增长,助力全球传感从业者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推动传感产业的持续繁荣。
责任编辑:Ace
相关文章
- 半导体行业观察
- 摩尔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