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之王!瑞声用实力堵住了做空机构的嘴

2017-08-31 10:56:36 来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
今年瑞声科技的股价真可谓坐了一次过山车,实实在在玩了一把“心跳的感觉”。
 
2017年5月11日,做空机构Gotham City发布报告,狙击瑞声科技,揭示瑞声未披露的关联公司资料,又指管理层未有解释能维持高毛利的理据。

5月18日,Gotham City再次发布做空报告,短短一周之内的两次狙击,使得瑞声股价自111港币/股下跌至82.60港币/股,并于5月18日下午3时17分停牌。

当时的新闻给出的标题是这样的:瑞声科技市值一日蒸发143亿!常州首富潘政民(瑞声科技CEO)一周损失94亿!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被做空机构狙击的公司,却在8月25日发布的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中指出,瑞声上半年纯利创新高达人民币2127百万元,年增长57%。非声学及声学解决方案增长强劲,年增长分别为130%和22%,真正在做空机构的“魔爪”下,实现了浴火重生!
 

从小作坊到音响帝国

我们的世界是由声音和影像构成的,这个道理在手机的世界里同样行之有效。

而瑞声科技似乎从成立之初就明白这个道理!

瑞声的前身是常州远宇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主耕音响器材领域。
 
经过几年的打拼,远宇电子在音响器材领域逐渐站稳脚跟,但与大公司相比,仍缺乏国际性大客户。直到1997年,才抓住了崛起的时机!

当时,摩托罗拉翻盖手机已在市场有售。手机从原有的“大砖块”发展到精致小巧的掌中机,这让瑞声创始人潘中来看到了商机。他告诉儿子潘政民,手机体型“瘦身”,内置喇叭肯定也要求越来越小,这就是商机。

恰好此时,摩托罗拉产品开发中,需要一套新型的微型的扬声器和受话器,而与摩托罗拉合作的日本公司,不愿意为他们单独研发一套微型的扬声器、受话器新品种。

为争取到这个大客户,潘中来主动请缨,接下这个任务。对方只给了半个月时间,但是当时远宇电子根本没有这样的研发能力。

于是他们找到我国电声研究领域较权威的南京大学,并把南大的老教授请到了美国芝加哥。15天后,新产品研发成果得到摩托罗拉公司的认可,公司也如愿获得了这笔订单。

随后,有了摩托罗拉的品质背书,远宇以低价格、高品质的产品迅速成为国际多家高端通信公司的供应商。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瑞声于1998年开始为手机行业生产声讯器,并不断增加产品种类,于2000年开始生产微型受话器,2002年开始生产和弦音扬声器、多功能发声器和ECM传声器,2003年生产耳机,2004年开始生产扬声器模组。

《荀子·劝学》中曾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瑞声正是善于借着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获得了腾飞!

从2004年起,瑞声在手机微型声学器材市场的地位基本稳固,开始将业务扩展到其他消费电子,包括MP3机、游戏机、笔记本电脑、汽车报警等方面,随后成为戴尔、康柏、西门子、创新、任天堂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占领全球声学电器领域35%的市场,跻身微型声学领域器材的制造霸主。
 

转型——单一模式走不通

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潘中来父子认识到,传统制造业的商业模式已无法保持竞争优势和高毛利,单一依靠国际客户的模式逐渐走不通,特别是后来摩托罗拉渐趋式微,如何应对传统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丧失,成为公司面临的新问题。

于是瑞声开始改变战略——从盯住某种有形的产品,转为盯住技术,由单纯地按客户的要求提供产品,转而向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瑞声将研发中心分三个层面,“第一层设在美国,这一层搜集情报,决定战略;第二层设在南京大学的声学研究所,这一层面负责研究如何将声学理论转换成实用技术生产产品;第三个层面设在深圳,主要解决生产中的工艺问题。”

这一战略转型,也使瑞声科技从一家生产制造商逐渐转型为微型声学领域的专家,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声学服务企业。

此外,瑞声还为客户提供声学、触觉震动、无线射频、光学等微型元器件整体解决方案。在保留自身在声学方面的优势以外,还积极拓展其他领域。

时至今日,瑞声已有声学产品和非声学产品两大业务,客户覆盖了声学、触控马达、无线射频及光学各分部最新的微型技术解决方案,旗下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可穿戴式装置及笔记本电脑等,客户则包括苹果、摩托罗拉、三星、索尼、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企业,俨然已是同行业的“隐形冠军”。

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瑞声也在逐渐摆脱自身在声学方面的桎梏,发展成为一个多领域,全方位的方案解决公司。

根据瑞声科技2015年年报显示,瑞声声学产品(动圈器件、MEMS麦克风)实现营收71.4亿元人民币,占本公司总收入60.8%;非声学产品(触动马达及无线射频业务)营收44.1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37.8%。

到了2016年第四季度,瑞声非声学业务环比增长了73%,占总收入的56%。这是非声学业务首次超越了声学业务,成为收入贡献最高的分部。

而刚刚公布的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声学及非声学分部均呈现持续增长势头。主要受惠于立体声和防水功能的升级趋势,动圈器件的销售额录得增长,按年上升22%,占总销售额之48%。得益于无线射频结构件及触控马达解决方案,非声学业务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30%,为2017 年上半年总销售额带来48.5%之贡献,继续超过声学业务收入。

事实证明,瑞声已非单纯的声学领域专家!
 

利润之王

谈到瑞声的营收,就不得不说到瑞声的利润率,这也是瑞声此次被做空的主要原因。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2015 年,电声器件行业平均利润率是5%(不含权重过大的歌尔声学和瑞声科技)。

其中,歌尔声学2016年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为电声器件与电子配件。全年实现收入192.88亿元,净利润16.51亿元,净利润率约8.56%。其中,电声器件毛利率24.06%。同时,共达电声2016年年报显示,其主营业务为电声元器件及电声组件。全年实现收入7.16亿元,净利润0.18亿元,净利润率约2.51%。毛利率29.55%。

而瑞声负债率 30%,利润率 25%。

对比三组数据发现,瑞声科技的净利润率约是歌尔股份的3倍、共达电声的10倍,而毛利率则是歌尔股份的约2倍、1.5倍。可以说瑞声是当之无愧利润之王。

这难免不让人怀疑瑞声是否涉嫌财务隐瞒和造假。

因此,在做空机构Gotham City 的报告就指出三点:

1、瑞声科技利用了20多个未披露的关联方和大量可疑的财务数据,以达到夸大和平滑利润的作用。至少有20家未披露的关联方供应商由瑞声科技CEO的家人或员工拥有或管理。

2、瑞声科技利用这些未披露的关联方来规避苹果公司“供应商行为准则”中规定的劳工标准。瑞声科技同时违反了香港上市规则以及苹果公司的“供应商行为准则”,也背离了其自身的声明。

3、瑞声科技的利润率将有所下降,趋近于同业水平。

但是需要明白的是,从2012年起,歌尔声学的总营业收入便一直高于瑞声科技,主要在于瑞声科技产品定位相对高端,而歌尔声学产品相对中低端,2012年开始借助小米、华为、联想等一系列国内厂商廉价产品的快速出货,业绩有了大幅提升,远超行业增长率。

然而到了行业瓶颈期,面对瑞声科技产品向中低端游走,歌尔声学应对力不足。增速上面可以明显看出,瑞声科技保持高增速,而歌尔声学大幅下滑,开始衰减。

而在高端领域,几乎是瑞声一家独大的局面,尤其是在行业壁垒明显的情况下,瑞声凭借着技术方面的优势,不断推出更高性能的产品,这自然能够保证其更高的利润率。

同时,瑞声也持续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努力,2016年,其营运开支由2015年占收入14.2%下降至12.4%。这也为其高净利率打下了另一层基础。

因此,在瑞声举行的澄清发布会上就表示,“预计声学业务的潜在发展规模约50至60亿美元,瑞声会继续推动防尘、防水、立体声等音频升级,相信中国国内客户对于微型音箱的升级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光学解决方案料成未来动力

除了声音之外,影像也是目前智能手机吸引消费者的主要卖点之一,瑞声自然不会放过这一痛点。

“公司从 2009 年开始布局光学领域,致力于成为光学技术平台的领导者,就像我们在声学部分所做的一样,智能手机仍然在我们的客户范围内。”

例如,截至目前为止,瑞声光学业务可提供镜头和音圈马达两大类产品,相关资料显示,于2009年瑞声先后投资了Heptagon、欧洲Kaleido、I.Square 等企业,成为其光学技术的主要来源。其中,公司收购Kaleido 获得了晶圆级玻璃镜头制造能力。

2013年,瑞声成立了瑞声光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光通信器件、新型机电组件、片式元器件等。

2014年,位于武进出口加工区的瑞声光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高性能光学组件项目总投资5.25亿美元,规划建设用地250亩,其中一期55亩。全部达产后,年产3亿只精密光学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

2017年5月16日上午,总投资5亿美元的瑞声高性能光学镜头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常州综合保税区。

此次签约的高性能光学镜头项目,由瑞声设立,项目总注册资本1.68亿美元,投资总额5亿美元,主要从事高性能光学镜头等电子新型元器件及超精密模具的生产和研发。预计未来五年新增销售额达100亿元人民币以上。

有消息显示,这家公司目前在苏州已经建立两家光学镜头工厂。晚些时候位于常州的制造工厂也会落成,到年底瑞声科技的镜头月产量将达到9000 万-1亿之间。

此外,瑞声在国内外建设了6 个光学设计中心,专注发展创新光学设计,除了提供塑料镜头外,还研发了玻塑混合镜头,同时也布局3D 感知技术。同时配备了全自动组装生产能力,拥有一流的模具加工能力,到2017 年底其镜头有望实现10KK/月产能满产。

目前,瑞声已具备后置1300 万像素镜头和前置800 万像素镜头的设计和量产能力,其音圈电机为开环式马达,适用于500 万-1300 万像素的摄像头,并拥有小米等国内手机客户。

看好瑞声光学产品潜力

在此次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中,瑞声认为未来增长动力将是光学解决方案,瑞声已建立内部专有光学技术研发及制造平台,涵盖设计、精密模具制造至组装生产工艺,不仅在传统塑料镜头领域极具竞争力,更开发出独有的玻璃晶圆级镜头及玻塑混合镜头技术。
 
据了解,苹果会在iPhone 8中使用该解决方案。
 
同时,外界也非常看好瑞声光学产品的发展前景。
 
8月28日,野村证券发布报告显示,瑞声今年的光学业务收入上升超过2%,未来两年升至3%及5至6%,将2018至2019年盈测调升0.5%至2%。另一方面,随著双镜头技术逐步渗透至中价手机,野村预计瑞声的镜头出货量大幅提升1.7倍至2.3倍。虽然其镜头技术未如舜宇成熟,但仍具有优势,因瑞声与手机照相模组(CCM)客户没有太大利益冲突,在不同物料的镜头也有超过5年发展经验。
 
高盛则表示,瑞声今年第二季的销售同比增长47%至44亿元人民币,大致符合该行预期。瑞声8月份镜头付运量达到500万个,较5月份时的250万个增加一倍。
 
不过,虽然高盛对瑞声的镜头业务持乐观看法,但对该部分的盈利能力却持保守态度,因为尚处于早期发展的阶段,因此执行能力需留待时间证明。
 
总结

通过瑞声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瑞声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在拿到摩托罗拉这个大客户后,组织形成研发“三梯队”,一方面了解市场的最新动态,一方面加快研发,推动产品的创新。
 
此外,在运营节点中准确切位,降低成本获得优势,这是瑞声科技早期发展的战略观,中期发展阶段,瑞声科技通过与科研院所等机构合作,扎实科研团队,获得综合优势,与其他企业达成合作。在后期发展阶段,瑞声科技开始加大与国外研究团队的合作,不断实现生产技术自动化, 引进专业人才,进行人力资源梯队建设,同时拓展产品线,涉及多个行业领域。
 
而现在,瑞声也正在继续用自己的实力来证明自己是当之无愧的“利润之王”,用漂亮的业绩来狠狠的堵住做空机构的嘴!
责任编辑:刘燚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