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共享实验室”揭牌,探索人才培养破局之策

2021-06-03 14:00:16 来源: 半导体行业观察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如何加快集成电路人才供给侧的深刻变革,以满足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全面突破带来的人才“质与量”的迫切需求,是教育界、产业界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




集成电路人才之“渴”如何破?



众所周知,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紧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显示,2019年集成电路就业人数约为51.2万,尽管比两年前增长了20万,但缺口仍接近30万。 作为人口大国,如何将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资源优势,国家通过产教融合来加快转变进程。


传统高校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环节,但传统高校并不为特定企业培养特定人才。这意味着,在传统产教融合模式下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差异。据悉,培养一个EDA人才从高校课题研究到能够真正实践从业,往往需要十年的时间。而其他学习集成电路专业的高校应届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一般要经历四五个芯片项目周期,每个周期半年到两年,此后才能开始“独当一面”,对于产业来说,应用型人才需求愈发旺盛。

如何有效缓解这一矛盾, 安徽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军宁在第五届南京集成电路才智论坛上提出, 政府与社会所支持的各类职业培训教育与企业培训教育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


目前,各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探索, 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主打企业需求牌,从产业人才需求侧出发,将企业对人才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聚合本土企业优势,引入企业师资,以企业真实的案例强化项目实训,给予集成电路人才发展上的引导,真真正正把人才送到企业门口。


与企业共建共享实验室
人才培养按下加速键



“读懂”产业需求,解决教育“脱节”,是弥补集成电路领域人才缺口的关键。 深入企业调研沟通,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一直在做的事情。 不管是前期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举办面向企业工程师、高校师生定期开展集成电路技术及管理类课程,培训、讲座,还是创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暑期学校”,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师、高管进入高校传授实战经验的“工程师进校园”,还是全国首个集成电路产业协同创新学院中的改革学校课程和企业联合实训, 企业共同参与永远是基地培养产业人才的“主旋律”。




近日,在第五届南京集成电路才智论坛大会上, 基地又有10个共享实验室揭牌,这无疑更为直观地按下了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加速键。

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实的工作压力、真实的项目经历、真实的工作机会,快速培养、掐尖、输送到企业的复合型人才,这是共建共享实验室的初衷。

此次揭牌的10个共享实验室各有特色
华大九天共享实验室、国微共享实验室、芯华章共享实验室、芯行纪共享实验室和概伦共享实验室将 围绕EDA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 ,开展技术论坛、专业竞赛、课程实训等系列活动。


新思科技芯片设计共享实验室、创意电子共享实验室和芯驰共享实验室将 以设计为牵引,通过人才培养搭建人才池 ,通过市场推广构建生态,形成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深度联动和产业集群效应,创新发展助力产学研合作。


龙芯共享实验室和鲲鹏共享实验室将 以信创为基础 ,通过共享实验室、真实案例考试中心、真实场景实验中心等为学员提供真正的人才闭环体验,构建生态,积极推进信创产业人才培养。





作为共享实验室的企业代表,芯行纪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施海勇表示,



EDA软件处于集成电路产业链的上游,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通过将机器学习、云计算等技术融合到一块,可大幅提升产品效能。例如30年前,将一个电路的描述语言变成晶体管可能需要10个工程师,时间花费以月计,在EDA工具产生后,借用软件的力量,有可能1个工程师在5分钟内就能实现更好的结果。通过EDA人才的培养可大大提升EDA工具的效能。 所以,施海勇认为,像共享实验室的模式对EDA乃至整个集成电路产业链都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次和基地合作就是致力于培养EDA人才。在共享实验室的师资方面,施海勇介绍到,芯行纪的研发领头人来自国际EDA公司,他一手建立了上海的EDA研发团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所以这对于共享实验室的EDA人才培养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领路人。


对于共建的芯华章共享实验室,芯华章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礼宾表示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首次明确指出要在集成电路设计工具(EDA)上进行突破。芯华章携手基地, 共同打造聚焦EDA人才培养的全新范式, 为中国EDA行业储备优秀的新生代技术力量。


对于刚落地的龙芯共享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中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伟武表示:



建设自主的软硬件生态,实现体系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龙芯中科与基地共建龙芯共享实验室, 培养一批符合中国产业未来发展要求的软硬件应用型实用人才

紧抓企业需求,探索更多可能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产品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而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培养直接能“上手”复合型人才更是重中之重。


共享实验室的构建,为企业培养定制化、个性化人才,努力解决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企业之间“最后一公里”的人才培养问题。 其实前期,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就与企业深入合作研发课程,比如与江苏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合作,共同围绕计算机网络、云计算、云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专业领域开发课程;与海思合作,围绕数字后端设计、版图设计等物理设计领域开发课程;与芯华章合作,围绕算法与数据结构、SystemVerilog系统验证、编译原理、开源EDA实践等内容开发课程;与龙芯中科合作,围绕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边缘AI、云计算方向等应用场景,联合开发实训课程。

探索实践数不胜数,基地在不断增强与企业粘合度的同时,构建起企业与高校间互通的桥梁 。10个共享实验室只是刚刚开始,未来基地将与企业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特色,培养关键领域人才的创新能力,走出紧扣产业发展需要的产教融合路径。


责任编辑:Sophi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