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三安Mini LED率先打进三星供应链;

2018-05-16 14:01:27 来源: 老杳吧
1.电视面板价格跌至历史低点 盈利能力不被看好;
2.三安Mini LED率先打进三星供应链 两岸LED厂抢攻竞逐市场大饼;
3.深度解读:谁为中国液晶面板产能过剩埋单?
4.海信电器净利润增速创20年来新低;
5.日厂 Japan Display 推出 VR 专用高清屏幕面板;
1.电视面板价格跌至历史低点 盈利能力不被看好;
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风头强劲的面板企业,正遭遇严峻的挑战。
相关媒体在5月9日从奥维云网(AVC)获悉,目前电视面板价格已经跌至或接近上一波降价周期2016年的历史最低点,预计今年6月的价格还将继续下探,不断逼近面板厂的成本线。
正在扩张电视面板产能的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中国龙头企业,能否平伏这一轮的下行周期?
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5月10日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场总会起起伏伏,关键看每个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创新力,“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
屏价跌至历史低点
据奥维云网的分析师卞铮介绍,电视面板价格加速下降,主要是因为从2017年以来,新建LCD(液晶)高世代面板厂陆续量产和爬坡,全球LCD面板的产能在加速释放,而短期内全球包括中国的电视整机需求并没有有效提升,因此在今年4月份整机厂的“世界杯”备货进入尾声后,面板供过于求的状况更加严峻,加速了面板价格的下降。
这轮降价覆盖了各个主要尺寸的面板。据奥维云网5月9日发布的预测数据,今年5月,32英寸、40英寸、49~50英寸面板价格将下降2美元,43英寸面板价格将下降4美元,55英寸面板价格也将继续下降,连超大尺寸的65英寸面板也不例外。
“中国大陆10.5代线产能逐渐爬升,同时各家面板厂都在通过增加生产65英寸消化产能,而终端市场65英寸电视推动不及预期,面板厂65英寸产品价格压力加大,预计将下降10美元。”卞铮说。
2016年一季度的32英寸HD(高清)面板曾达到价格历史最低点,为52美元,预计今年5月32英寸面板价格将再度落到52美元,6月还有继续下降的可能。55英寸UHD(超高清)面板在2016年5月价格达到历史最低点,为170美元,而今年4月价格已经跌破170美元,落到166美元。
接下来,面板价格是低位持平还是继续下跌,取决于第三季度全球备货旺季来临时彩电整机企业的信心。而从全年来看,面板供过于求的压力是持续存在的。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上述项目在明年、后年陆续投产和量产,未来两三年全球电视面板行业仍然会面临产能供应过剩的压力。因此,业界投资扩产要保持谨慎、理性的心态和节奏。太平洋电脑网
2.三安Mini LED率先打进三星供应链 两岸LED厂抢攻竞逐市场大饼;
Mini LED力抗OLED显示器即将于2018年下半进入终端市场对决,两岸LED厂也蓄势待发进军Mini LED应用,据悉,三星电子瞄准高阶TV市场,将于第3季推出大尺寸Mini LED电视,将由大陆LED龙头厂三安光电拔得头筹,抢先打入三星Mini LED供应链,随着台LED厂如隆达、荣创将透过面板大厂陆续出货,晶电则可望于下半年切入手机供应链,其他陆厂也相继鸣枪起跑,两岸LED业者分头抢攻市场大饼,产业竞赛烟硝四起。
受到大陆LED产业崛起快速,过去由台系厂商掌握的LED背光应用遭到陆厂侵蚀,在价格压力竞争及大陆背光供应链渐趋完整下,台LED厂近年来陆续淡出以往LED背光订单,然而在Micro LED技术突破取得进展,Mini LED前哨战的重要性水涨船高,为了对抗OLED显示器的步步逼近,终端品牌厂也开始积极导入新品,2018年下半起~2019年Mini LED新品将可望相继上市,台系LED厂也将Mini LED视为2018年背光应用的重要亮点。
据估计,由于OLED手机面板成本约75美元,而Mini LED应用至手机背光,估计约需要4000~5,000颗LED晶粒,其成本仅约10美元,总体成本仍低于OLED面板,而荧幕品质、色彩对比度却能与OLED手机面板一较高下,至于大尺寸电视过去传统侧光设计,每台电视仅需约10~20颗LED元件,但在Mini LED设计导入下,根据尺寸与解析度不同,Mini LED背光颗数可望达到5,000~1万颗左右,将有利于大幅去化产能。
LED厂隆达携手友达,预计第2季~第3季开始小量出货Mini LED封装产品,将应用在高阶显示器与笔记型电脑,若以15.6吋笔记型电脑为例,Mini LED需要约2,000颗,尽管2018年Mini LED占隆达营收比重仍小,预计年底前将可望逐步放量,看好2019年营收比重将有机会超过10%。此外,荣创也搭配面板厂群创,共同发展 Mini LED背光解决方案,将抢攻手机、电视及车用面板商机。
晶电2018年布局Mini LED多管齐下,手机将有机会在第3季开始出货,而TV及高阶商用显示器应用将于年底投入量产,其中,高阶电竞商用显示器原本预计在2019年才会导入量产,但客户看好商机酝酿提前推出,而Mini LED超小间距显示屏也将于下半年导入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三星日前与三安光电宣布签订“预付款协议”,并支付厦门三安共约1,683万美元预付款,以确保厦门三安优先供应三星,根据业界透露,近期三安旗下Mini LED产能几乎已被三星包下,而三星也预计在第3季将高阶Mini LED TV推向客制化市场,测试顶级市场买气及水温,而三星2017年也曾采购三安LED晶粒应用至大尺寸的室内商用显示屏,这也意味着三安光电打入三星供应链的地位更趋稳固。
除了三安之外,大陆LED晶粒厂如华灿光电、干照光电也相继投入Mini LED/Micro LED技术,这股热潮也延烧至大陆封装厂,包括国星光电于3月初率先成立Micro & Mini LED研究中心,预计2020年将可实现P 0.5~P1.0规格的Mini LED量产;瑞丰光电也宣布将加码人民币2.3亿元,以投入Mini LED及Micro LED生产项目。
业者认为,Micro LED能否顺利量产化仍值得观察,但Mini LED将从2018年下半起快速启动,未来若是市场买气热络,足以与OLED面板相互媲美,不排除Mini LED将可望纳入大陆官方的补助项目,届时两岸LED背光版图攻防将正面交锋,台系LED厂恐怕将再度陷入一番苦战。DIGITIMES
3.深度解读:谁为中国液晶面板产能过剩埋单?
中兴事件激起了人们对中国芯片前途的担忧,纷纷刷微信圈、微博表达自己观点;中国显示产业界也在为液晶面板产能过剩担忧,也纷纷建言献策。当惠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分别投建郑州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和绵阳第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后,业界人士更加担心中国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有些失控,国内液晶产业有序健康的发展之路将埋下多重隐患,还不仅仅产能过剩一项。
据统计,2013年我国大陆自产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为11.4%,电视面板自给率超35%,到2016年接近翻番,出货面积约5700万平方米,全球出货量市场占有率超30%,居全球第二位。到2017年底,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产能将占据全球35.7%的份额,超越传统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大国韩国,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面板产业的重心。
中国虽然成为全球面板产业的重心,但本土面板企业竞相上马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一哄而上的结果是显而易见,就是产能过剩。据行业协会和第三方调研公司的统计: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实际有效供给将大于需求12~13%。2017年75英寸全球TV面板出货156.7片,占到全部市场的0.6%,预计2018年75英寸全球面板出货将达260万片,同比增长超过50%。
以当下京东方合肥10.5代TFT-LCD生产线为例,前期主要生产65/75英寸的8K超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屏为主,设计产能为每月12万片玻璃基板,10.5代线(玻璃基板大小2940mmx3370mm)相比8.5代线,切割大尺寸电视优势明显。比如切割65英寸,8.5代线仅可切割3片,而10.5代线可切割8片,且切割效率可达95%之高。70英寸或75英寸,10.5代线都能切割到6片。
经过统计得出,仅京东方一条10.5代线,年产65英寸的液晶面板1152万片;70英寸或75英寸液晶面板864万片。以目前合肥京东方官方公布10.5代线70%的良率计算,分别达到了800多万片和600多万片,以正在产能爬坡的合肥京东方10.5代线今年的良率目标90%计算,则产能更大。以今年65英寸以上的电视面板市场增量来算,一条京东方10.5代面板产量就可以做到全覆盖。
未来二三年,随着在建的京东方(武汉)、华星光电(深圳)、鸿海SDP(广州)、惠科(郑州)等10.5/11代液晶面板产线陆续投产,并全部量产,预估65英寸以上的液晶面板年产能将达到3800-5000万片,这还不算8.5及8.5以下的液晶面板产线的产能,如何解决这么庞大的产能呢?
液晶面板过剩的根源探究
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到目前的现状还得从京东方谈起。
2008年京东方与合肥政府达成合作意向,投建6代液晶面板产线。2009年又与北京投建8.5代高世代线。消息传出后,立刻震惊了全球面板界。紧接着,三星、LGD、夏普、友达、奇美(现群创)等纷纷到大陆申请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至此,京东方的鲶鱼效应一举打破了日韩及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对大陆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的垄断和封锁,解决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屏”中的屏的问题。
京东方的突破,对中国大尺寸液晶显示产业来说自然是好事,京东方从中摸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也无可厚非,但从近年中国整体的液晶面板产业发展看,有点失控。
为什么说京东方的发展模式无可厚非呢?
因为当年每年进口液晶面板1800亿美元(主要是大尺寸液晶面板),政府有真实的意愿扶持本土企业替代进口,国内也只有京东方有技术、有意愿占据这个市场,但京东方缺钱,一条8.5代液晶面板产线需要两三百亿元的投资额,京东方无论如何都拿不出这笔钱。所以只能由政府从中加以妥善解决,地方政府不能直接拿钱给京东方,而是以注资成立公司再入股的形式间接扶持。比如京东方重庆8.5代液晶面板产线需要总资金328亿元,京东方以定向增发100亿股,按市场价2.1块一股卖给政府注资的公司,取得210亿元,再向银团融资118亿,所需资金就解决了,一条8.5代液晶面板产线投产以后一年可形成五六百亿的产值。等赚钱以后,银团可以回收本金及利息,地方政府也可出售股票形式回笼资金,形成多赢局面。
这种由政府扶持的发展模式已经在韩国及台湾地区出现,并且效果不错,虽然方式和方法有所出入。所以京东方随后投建的6/8.5/10.5代液晶面板产线,也是借助了合肥、福建、北京、武汉、成都、重庆等地方政府的力量逐渐发展成今日的规模。
以韩国及台湾地区的实力及市场容量,韩国政府及台湾当局能扶持两三家的面板企业可以非常适当,但放在中国大陆,就不适合了,整个市场的体量是不一样。当京东方突破8.5代液晶生产技术后,夏普、三星、LGD、友达、奇美(现群创)以及本土企业TCL、龙飞光电等纷纷申请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
投建高世代液晶面板热出现后,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为了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由国家层面出面统筹规划,2010年初国家发改委决定批准5条高世代生产线的建设。
当时京东方北京8.5代线、TCL深圳8.5代线和昆山龙飞光电的8.5代线(最后改投6代LTPS产线)都已经获批。5个名额还剩下2个。而争夺这两个名额的候选项目还有5个:包括南京夏普的8代线、合肥鑫晟光电(京东方主导)8.5代线、三星苏州的7.5代线(后升级到8代线)、LGD广州8.5代线,和成都富士康8.5代线。在“五进二”的角逐异常激烈,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批准了三星苏州7.5代线和LG广州8.5代线项目,日本和台湾厂商悉数出局。
客观上讲,5条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量产后,满足大陆市场对液晶面板需要。国家发改委只批准5条高世代线也经过有关专家学者论证后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但2012年后,随着国务院及部委取消行政审批项目权限,并下方到省级地方政府一级后,摘掉紧箍咒的液晶面板产业一飞冲天,中国大陆的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呈现井喷式爆发,并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从各个企业方面来讲,面对国内液晶面板市场1800亿美元的大蛋糕,不可能无动于衷。有技术、人才再加上雄厚的资金,当然会跃跃欲试。最先入局的京东方有技术、人才,当属领跑者;而TCL旗下的华星光电以台湾的面板人才+深圳政府的资金扶持同样快速崛起;韩企三星、LGD抓住了大陆第一波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机遇,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回报。中国的液晶面板产业发展还算健康有序。但当政策的约束消失后,在投建高世代液晶面板热潮下,台湾面板企业退缩了,韩企不在投建新的产线,日本只愿出售技术或者技术入股。最为疯狂的就算本土企业了,为了筹建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或挖角日韩台或本土面板人才,或购买国外相关技术,或拉国外面板企业技术入股,借助地方政府的资金迅速膨胀,整个液晶面板产业就如唐生肉,一哄而上。截止到今日,大陆6代及6代以上的高世代产线近30条,健康有序液晶面板产业发展被后来者打乱,导致整个液晶面板产业发展失控。
从地方政府来讲,引进一条高世代面板产线,意味着几百亿的直接投资以及巨大的虹吸效应,形成上下游几百家企业和千亿元的产业规模聚集群,无论是税收、就业、股权收益、经济活力等都是极具诱惑力,每一个地方政府都会从自身考虑。
以北京政府投资京东方5代线为例,这笔投资非常划算。京东方5代面板产线每年上交利款10多亿元,上游配套企业上交税款27.8亿元,北京政府手里的京东方的股价从“债转股”时的2.72元涨到12元,北京市政府在股价10元时将一半股权变现卖了20亿元,剩下的股权市值也超过25亿元。北京市政府除了收回投资本金外,还净赚17亿元,这还不算每年的近38亿元的税收和大量的本土就业人员,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为后来全国地方政府争夺液晶面板项目树立了一个标杆。
所以,只要听到面板厂商一有投建新产线意向,就有十多个地方政府争抢。就如惠科投建8.6/11代液晶面板产线,就接触了重庆、绵阳、北海、昆明、贵阳,郑州等全国各地政府,在投融资、配股、土地、水电、优惠政策等方面谈判,以争夺更大的既得资源。同时,各个地方政府、银团也在考虑在京东方、华星光电、中电熊猫、还有韩企三星、LGD,台资鸿海等企业之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还容得下这么大的面板产能吗?
现如今,一提到投资新的高世代产线,业界第一反应不是什么时候开工建设,而是新增的产线就会不会加重液晶面板过剩疑问?
液晶面板的过剩之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表示,当前TFT-LCD超高世代线投资过热,应加强引导。现在很多地方不管有没有技术都在投资高世代线,我们要谨防投资过剩,避免重蹈前些年光伏过剩的覆辙。对此,我国企业建线时要充分评估风险、地方政府要谨慎投资、国家应加强引导和管理。
中国大陆显示产业到2020年无可争辩成为世界第一,成为全球的重心,但中国大陆液晶面板就出现过剩的风险。第三方调研公司及行业协会的数据预测:2018~2020年,由于面板厂商不断扩大产能,产能增长率将会大于需求增长数据。2019年供需比将大幅提升至8.3%,2020年为8.8%,2021年预计为9.3%。可以判断2019~2021年液晶面板供给过剩风险可能增长,尤其是结构性过剩风险可能加剧。
针对目前国内液晶面板产业现状,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过剩问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1、靠市场的力量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液晶面板是一个高资本、高技术、高风险的三高产业,一旦入局,就骑虎难下,面板企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人才培训、量产规模等方面一冲到底。从目前的液晶面板产业来讲,10.5/11代液晶面板产线在国内的量产或筹建,企业间的投建高世代产线的竞争已经告一段落。如果有就是AMOLED面板领域的竞争。就液晶面板领域来说,目前企业间的竞争是量产时间、良率爬升快慢以及开发各种应用终端市场能力的竞争。
当然,产能过剩必将导致产业出现恶性竞争,价格战将不可避免,从中国大陆到全球,市场价格战将无处不在,通过市场的力量让液晶面板领域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在竞争中淘汰落后的产能、产品和企业。
2、国家级地方政府应建立起重大项目风险预警机制。
液晶面板项目投资巨大,应该谨慎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立起有效的重大项目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风险,时刻提醒项目负责人所具有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重大项目的终生追责制,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地方领导人将被问责,从根本上杜绝拍脑袋的决策问题。
2016年1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明确表示中央不会为地方政府举债兜底,地方政府对其举借的债务负有偿还责任。
3、政策及资金倾斜及扶持
国家在规划新兴行业发展大计时,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向上游关键设备、材料和EL显示领域倾斜,逐渐减少对液晶面板企业的补贴,把资金转向上游关键设备、材料和EL显示领域。所以,审批权下方,国家政策不能继续失之以软,应该利用政策对地方政府的加以引导,虽然这种导向性政策在地方利益考量上硬性影响有限,至少也是一种风险性的提示。
4、大陆以外的面板厂重复申请建设投建叫停
除非有技术差异性或者有更为先进的显示技术,否则不批准投建。就如台资鸿海旗下SDP广州11代液晶面板产线,采用的日本堺工厂10.5代导入IGZO技术生产8K超高精细影像的LCD面板;再如广州LGD投建的8代OLED产线;所以,当中国大陆液晶面板企业充分竞争后,崛起的本土液晶市场将不需要大陆以外的面板厂商重复申请建设。据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大陆早就停止了对国外高世代液晶面板产线的审批,所以当京东方投建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线后,第一波液晶热潮,台资面板企业还有机会,越往后希望就越渺茫,当京东方投建10.5代线时,郭台铭在多次宣称在大陆各地投产高世代线后不了了之后,在广州玩真的,因他手里握了堺工厂这个王牌,有了底气。
5、国家顶层设计,鼓励合并、破产、兼并和改造
在国家层面政策失之以软的情况下,业界还是希望能够有个全面的统筹,就如国企南车和北车合并成中车一样,对国企背景的面板产业进行合并,对落后产线进行淘汰、转移(指生产产品类别变化)、改造(企业预留了造成成AMOLED产线)等,以更强的实力与国外面板企业竞争,实现面板企业的良性循环。
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4月8日在2018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鼓励面板骨干企业通过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实现主体进一步集中。引导面板骨干企业进一步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鄂等产业集聚区布局,完善区域配套体系,实现区域间错位发展,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总之,我们所担心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风险,是以统计当下总的面板产能规模与未来几年市场需要而做出的预测。当液晶面板集中量产就会形成结构式过剩。因为我国是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心。据统计,中国2017年生产手机19.2亿部,占全球产量的75%;计算机3.1亿台,占全球产量的95%;家电31.8亿台,占全球产能的95%;当然对显示屏的需要也是巨大的,就算当前中国液晶面板产业崛起,现在还是要从外国进口500亿元的显示面板。
当前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呈现饱和的状态、而PC的销量也日渐下滑,智能电视增长乏力的情况下,面板企业需要开拓更多细分市场来,比如京东方“芯屏器和”战略,努力开拓智能汽车、机器人、健康医疗、AI人工智能、IOT物联网、AR/VR、可穿戴设备、广告场景应用等领域,让屏幕找到它的归属。
未来几年,这些应用终端领域会发展壮大和成熟吗?当液晶面板大规模量产后,没有巨量的新的成熟的应用终端市场消化这些显示面板,那么结构性的过剩问题就非常严重。笔者就这个问题问过京东方副总裁常程,他表示,目前京东方通过技术创新正全力推动产品的多元化应用,并对未来的市场前景保持乐观态度。(文/李文正)夸克显示
4.海信电器净利润增速创20年来新低;
海信电器(14.150, -0.05, -0.35%)净利润增速创20年来新低
基于海信电器近几年的发展现状,一方面缺乏对上游产业链的掌握,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增加研发资金,海信电器能否如愿实现它的发展计划
法治周末记者 吴昊
近年来,全球第三大彩电制造商——海信电器的发展速度逐渐慢了下来。
根据海信电器2017年年度报告,其主营业务收入为306.13亿元,同比仅增长6.95%。这是海信电器连续4年在主营业务收入方面的增长低于10%。
同时,其2017年归母净利润为9.42亿元,较2016年的17.59亿元同比下滑46.45%。法治周末记者梳理了自1997年海信电器上市以来的历年年报,发现此次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是其上市2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
尽管如此,海信电器依然对未来怀有憧憬。其在2017年年报中计划,将深入研究自主超多分区算法、新形态背光及显示技术、画质增强等方面的技术;同时,借助赞助世界杯,聚焦推广4K激光电视和高端ULED电视产品推广,打造世界杯明星机型和爆款产品。
但基于海信电器近几年的发展现状,一方面是缺乏对上游产业链的掌握,另一方面没有从根本上增加研发资金,海信电器能否如愿实现它的发展计划?
2017年净利润大幅下跌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海信电器自1997年上市后的前3年内,净利润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但在2000年至2001年出现了滑坡。
2001年,海信电器的归母净利润出现负增长,亏损0.18亿元,这是海信电器的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负值;2001年以后,海信电器每年的归母净利润恢复上涨势头;
2016年,净利润达到17.59亿元,同比增长18.14%;2017年,归母净利润为9.42亿元,同比下滑了46.45%。
法治周末记者发现,其实,海信电器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近几年一直处于降低趋势,但2017年达到20年来的最慢增速。
除了净利润下滑以外,2017年,海信电器的电视机业务收入毛利率从2016年的18.06%下降至14.18%。
对于海信电器在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大的原因,家电行业观察人士刘步尘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2017年整个彩电市场大环境不好有关。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总体主营业务上升而净利润下滑,这说明海信电器有可能为了保证整体体量的增长而压缩了利润,“海信电器2017年净利润和毛利率的下滑,除了整个家电行业在2017年的低迷外,也说明海信电视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受到其他龙头企业的挤压”。
值得注意的是,法治周末记者发现,在研发资金方面,海信电器自2014年至2017年,每年研发支出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2%、1.17%、0.58%和2.24%,研发支出总额均不超过12亿元。
未来面临诸多挑战
根据海信电器的计划,其将于未来大力发展ULED电视。这在洪仕斌看来,二者的区别在于发光原理不同,但其实消费者很难分清楚OLED和ULED的区别。
然而,无论是LED、OLED、QLED,还是ULED等显像技术,虽然只是在面板上发光原理不同,但都要依赖面板来成像。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投资金融律师董毅智分析,电视机面板问题是我国电视机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相关企业在产业布局、研发上的痛点,“国内大多数企业面板还是依赖进口,需要考虑如何突破技术封锁,改变产业模式,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贯通”。
刘步尘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海信电视战略有一个巨大的短板,就是它完全没有自己的面板产业,哪怕只用一块面板,也要从外部采购,这是制约海信电视业务持久发展的潜在瓶颈,“预计这种局面将长期存在”。
董毅智也称,海信电器净利润和电视机业务毛利率下降的原因,与其成本上升、原材如面板涨价有关。
刘步尘对法治周末记者称,令人担忧的是,海信在下一个电视时代的布局上出现了偏差,因为绝大多数彩电企业选择了OLED方向,唯独海信选择的是ULED激光电视,如此布局存在一定的风险。
除了缺乏面板制造能力外,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数位专家称,海信电器还面临其他电视机“龙头”企业和跨界企业的挤压。
“无论是黑电行业还是白电行业,都逐渐向集中化发展,而且行业中每个产品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也在逐渐壮大。在这个大环境中,像海信这样的在电视机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即使在制造电视机的能力上能够‘分一大块蛋糕’,但在销售上却不一定具备优势。”洪仕斌表示。
董毅智补充道,如今的电视机行业还面临着从大屏化向小屏化、碎片化和消费升级的挤压,之前互联网公司介入电视机行业,随着乐视衰落,小米的电视业务逐步强大,这都是海信等传统电视生产企业要面对的压力。
海外市场布局何时显成效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海外市场曾是海信电器业绩增长的一大支撑点,2016年曾同比增长23.18%。此前近6年里,海信电器的海外市场出现了一年快速增长(增长率高于20%)、一年慢速增长(增长率低于9%)的现象。
去年,海信电器原副总经理、兼营销公司总经理胡剑涌升任海信电器总经理。他当时表示,未来3年要做到海外市场销量大于国内市场,加快海信电器布局全球网络的步伐,并提升全球品牌运营能力。
此后,海信电器布局体育营销,例如,赞助2016年欧洲杯、巴西奥运会等,并对墨西哥工厂进行了升级改造和扩大产能。
根据2017年年报,海信还成为2018年FIFA世界杯官方赞助商,并被委托开发赛事视频技术以提升观众收看体验。海信高调宣布,此次斥资近一亿美元,而2017年财报中提到的世界杯爆款产品:预约售价为6399元的海信E75A(分65英寸和55英寸两款)等世界杯定制款彩电已经开始预售了。
不过,截至2018年5月15日中午,海信世界杯定制款的E75A的预约价出现多次降价,原价为6599元的65英寸款在5月14日还是6399元,而5月15日10点左右忽然将至5999元,而55英寸的E75A也由原价4399元将至3999元。两个尺寸的海信E75A的官网预订人数均为12人。
此外,2018年3月,据环球网报道,海信集团收购东芝电视业务子公司的交割于2月28日完成。海信董事长周厚健表示,收购东芝的理由除了看中东芝的品牌外,还有东芝的技术以及海信产业与日本产业的互补。
“赞助世界杯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拓展海外市场。”刘步尘认为,一方面,海信收购东芝电视,是希望用东芝品牌来弥补海信品牌在海外市场的不足,毕竟海信在海外市场品牌的影响力太弱;另一方面,赞助世界杯是希望通过世界杯这个平台提升海信电视在全球的知名度,从而达到刺激海信电视在海外市场销售的目的,“至于这个目的能否达到或者能达到几成,现在还不好下结论”。法制晚报
5.日厂 Japan Display 推出 VR 专用高清屏幕面板;
戴在头上的虚拟实境(VR)装置,屏幕和眼睛的距离非常接近,所以屏幕的解像度至为重要,解像度过低会令像素非常明显和影响 VR 的体验,解像度够高则令体验更加逼真,让用户有亲历其境的感觉。最近日本生产商 Japan Display 宣布推出专为 VR 装置的屏幕,提供超高分辨率。
Japan Display 刚宣布的两款 VR 专用 3.25 吋显示屏,PPI 值分别为 1,001 和 803,使用 LTPS TFT LCD 技术。由于贴近用户的眼球,这两块显示屏将会提供极逼真的显示效果。这公布对于 PlayStation 的玩家来说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因为 Japan Display 由 Sony、Hitachi 和 Toshiba 共同拥有,相信 Sony 有机会在下一代的 PS VR 采用这款新的 VR 专用屏幕。
现时 PS VR 的 5.7 吋屏幕只有 386PPI,比起 HTC Vive Pro 的 615PPI 低得多;不过新的 VR 专用屏幕亦有其缺点,803PPI 的刷新率只得 90Hz,而 1,001 PPI 那款则有 120Hz 刷新率,跟现时的 PS VR 睇齐。Japan Display 表示,两款 VR 专用屏幕预计会在明年交付,假如 Sony 今年公布全新 PS VR 产品亦不会用上。来源:ubergizmo
责任编辑:星野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