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舰芯片林伟圣:三项关键准备,迎接下一个芯片黄金十年

2021-12-24 12:09:40 来源: 互联网
12月22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核高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联盟共同主办,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集成电路设计分会、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无锡市半导体行业协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所、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无锡)产业化基地、上海芯媒会务服务有限公司、上海亚讯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中国通信学会通信专用集成电路委员会和《中国集成电路》杂志社共同协办的“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21年会暨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ICCAD 2021)”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会议上,和舰芯片制造(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伟圣发表了以《三项关键准备,迎接下一个芯片黄金十年》为主题的演讲。
 
林伟圣表示,第一项关键准备就是重整供应链芯片步伐。随着第二剂疫苗覆盖率逐渐回升,全球每日商业航班数逐渐回复,人们开车出门比例也高于疫情之前。在此形势下,部分销售甚至超过了疫情前,其中线上销售逐年往上攀升,从去年第二季开始,线上销售往上一个台阶,Server的销售也从疫情前的1500万台增加到1700万台。而NB部分,由于工作和学习形态的改变,疫情前年销售大约是1亿5500万台,疫情后则高达2亿3000万台。
 
当然,智能手机、彩电、汽车等部分产业仍在努力中。2021年智能手机全球销售量预估13.1亿左右,仅仅恢复到2019年96%的水平,而中国销售量预估2.8~3亿只,林伟圣表示下半年的终端买气是观察重点。彩电出货量在2017年-2020年之间表现都很平稳,但是在2020年Q3出现了防疫红利,主要是Stay at Home和Lockdown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防疫之后,彩电仍需要面对一个大的挑战。从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来看,1998年1月1号设立基础指数是1000,2017年到疫情发生之前都是维持在1000以下的指数,但是疫情发生之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数字往上攀升到一个高的峰值。从这个指数,我们可以看出接下来运输的塞港,运价攀升,都对彩电产业将充满挑战。汽车产业也受到了疫情影响,2020年库存量每季大概有120万台,疫情发生前下降到60万台,其实疫情发生之前汽车库存量已经到了历史低水位,但受到疫情的影响,汽车销售量急剧下降。此外,2021年2月德州雪灾大停电,2021年日本瑞萨那珂厂失火等影响,芯片供应链反应不及,至今仍然追赶中。
 
据林伟圣介绍,第二个关键准备则是支持新能源车增长。目前国内整个新能源车迈入高成长期,以电动化指数来看,9月零售销量已经占到21%,从2020年11月2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来看,21%已经提前达到了2025年原来规划的渗透率20%,因此我们的关注焦点转向纯电车渗透率。 在林伟圣看来,新能源车5个重点芯片需求分别是HPC、MCU、Sensor、Power MOSFET以及显屏驱动。车载HPC算力需求看不见尽头,分三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智能化,智能化在往L5迈进,日产数据从50GB到10TB迈。其次是网联化,网联化也就是人车智能交互,日传数据2GB到40GB。最后是在线升级的软件定义车。车载MCU的需求量也在逐年攀升。整车电气电子架构翻新,离散式ECU,每辆汽车需要70~300 ECU。经过EEA架构翻新,如何把离散式ECU集中化成为关注焦点,目前在这个领域有主流,但没有标准。林伟圣集中列举了几个跨越域,比如行车安全域、使用体验域、车身控制域。相对于芯片,它的关键资源是用了32位车用MCU,到2025年32位车用MCU百分比接近50%,工艺则主要以12英寸工艺为主。车载摄像头目前处于高成长期,如果包含所有车用,到2025年,每一台车平均装载的Sensor大概是3.4颗,再加上整个自动驾驶L1到L5的未来规划,Sensor的成长呈数倍增长,ADAS渗透率带动CIS传感器CAGR+19%,国产品牌已达120dB高动态范围与高清分辨率。对于Power MOSFET,林伟圣认为第三代半导体迎接新拐点,国产BEV催化,碳化硅CAGR 达到30%以上。当前第三代的衬底工艺和外延工艺含金量都比前一代高出一截,未来有IDM和模块等商业模式。纯电系统从400V往800V发展,在散热和可靠性问题上,更凸显SiC技术优点。
 
显屏驱动方面,显屏驱动分不带触摸和带触摸,带触摸的到2025年会上升到50%。未来大屏化的需求,可能有双面屏或者三联屏,也就是原来屏幕的两倍宽、三倍宽,甚至有可能到56寸;多屏含ICD,就是仪表板;CSD延伸到副驾驶座,RSE是后座。第三项关键准备就是全面实现5G商转。充分善用5G端到端1ms超低延迟的能力,扩展到所谓的触觉互联网,可以在远端医疗、工业4.0等地方体现出来,远端医疗和工业4.0在数量规模上比较有限,目前的元宇宙是较大的热点。元宇宙采用的底层技术和智能手机底层技术接近,有5G网络、AI、区块链等。芯片需求和手机也非常接近,用到了AP、Wifi、MCU、DDIC、PMIC,所以这个芯片需求或将创造出手机和EV之外的新应用。
 
最后,林伟圣发表了对于芯片产能配置挑战的看法。以手机为例,每一个单位的FinFET产能必须配备5-10倍的先进特色工艺产能,每有不足的部分,就必须新增投资。以2021年行业的扩产来看,应该可以追上手机需求,但是EV部分则需要继续努力。从晶圆厂5+1的折旧时间来看,损益平衡点每一年随著新设备的添入,逐渐往上调,对于厂的运营者来看,必须维持高稼动率,这一部分也反映出晶圆厂的财务负担。对客户来看,机台交期目前到达8-10季度,产品生命周期是否够长也是很大的挑战。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供应链以新队形因应,目前很多系统厂商都加入进来协助芯片设计公司跟晶圆代工厂协商,做长期供应的保证,而这也是此前从未看到的现象。
 
责任编辑:sophie

相关文章

半导体行业观察
摩尔芯闻

热门评论